首页 > 平台 > 手游

大同的关口(大同进出口)

1. 大同的关口

一、雁门关

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二、娘子关

现存关城筑建于明代时期,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匾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天然屏障。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朝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

三、杀虎口

也称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建于明朝,古称参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四、平型关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同繁峙县的分界线的平型岭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现在叫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于关堡遗址),真可谓峻岭雄关。

2. 大同进出口

您好 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口号为“广交世界互利天下”。

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于2021年10月15日至11月3日在线上线下融合举办,总展期20天。

本届广交会按16大类商品设置51个展区,并在线上线下同步设立“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其中,线下展按照惯例分三期举办,每期展览时间4天;线上展将增加开发适合线下应用场景和线下引流功能。

2021年10月10日,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迎来首批进境展品。10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致贺信。

3. 大同附近的长城关口

具有代表性的关口有13道。

一、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明洪武十四年筑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二、黄崖关。

位于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又称“小雁门关”,北齐时建,明代重修。黄崖关是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是万里长城中唯一的水关。

三、居庸关。

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

四、紫荆关。

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北45千米的紫荆岭上,自古便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天下九塞之第四塞。

五、倒马关。

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

六、平型关。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千人,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日军发动攻击并取得全胜的战斗。

七、偏头关。

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

八、雁门关。

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又名西陉关,“中华第一关” ,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九、娘子关。

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驻守于此而得名。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十、杀虎口关。

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 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清朝统治者对蒙古贵族采取怀柔政策,将“胡”字改为“虎”字。由此杀虎口之名沿用至今。

十一、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素有“天下雄关”之称。

十二、阳关。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我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有唐代诗人王维的千古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十三、玉门关:

位于敦煌市西北约102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名句更使玉门关名垂千古。

上述十三关仅仅是万里长城1000多道关口的代表,从“天下第一关”到“天下第一雄关”至“天下雄关”,其实散落万里长城的每一道关和口都有自己的故事,汇聚成万里长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底蕴。瞻仰历史,展望未来,长城的每一道关口都值我们仰望和思考。

4. 大同的关隘有哪些

第一关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第二关黄崖关

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黄崖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

第三关居庸关

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

第四关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一向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第五关倒马关

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

第六关平型关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

平型关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

第七关偏头关

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

第八关雁门关

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第九关娘子关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十关杀虎口关

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

第十一关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第十二关阳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第十三关玉门关

说起玉门关 ,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 山西大同有什么关口

1.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被誉为“天下第一关”。长城的许多关口都有天下第一关的称谓,但因城门匾额为明代萧显书,字体刚劲浑厚,使得山海关独具一份似浑然天成的雄伟气势。清军入关,就是从山海关进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也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紫荆关,位于保定市,是进入太行山的主要关口,因所在地多紫荆树而得名,是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倒马关,位于保定市唐县倒马关乡倒马关村,因山路险峻,战马通过时经常摔倒而得名。

4.黄崖关,位于天津蓟县。现存主要为明长城关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原有基础上主持建造。

5.居庸关,位于北京昌平区,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是国家级保护文物保护单位,与前文介绍的紫荆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6.平型关,位于大同市灵丘县。可能大家第一印象是平型关大捷,对!就是在此地。因损毁较为严重,现存只有部分遗址。

7.偏头关,位于忻州偏关县,因地势东高西低,向人的头偏着一般,因此得名。现存城关主要为明朝时期修建完成。

8.雁门关,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位于忻州代县,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有“沉鱼落雁”之美的王昭君—昭君出塞,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著名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描写的也是雁门关。还有广为流传的杨家将可歌可泣的悲怆报国......等等,皆出雁门关。

9.娘子关,被誉为“天下第九关”,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地势险要,为三晋门户,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率军驻守于此得名。

10.杀虎口关,明朝称“杀胡口”,是内蒙古进入晋北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位于朔州市右玉县。

11.嘉峪关,位于嘉峪关市,历经168年时间建成,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同时也是国家5A级景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个人感觉这个称呼更为名副其实,因深处西北,紧靠大漠,远处祁连山脉延绵不绝,峰顶皑皑积雪清晰可见,大漠、城郭、山脉、白雪,俨然是一片雄奇瑰丽的壮丽景象。

12.阳关,位于敦煌市西部,同样为“丝绸之路”重要关隘,现今大部分遗址已被大漠吞噬,留下部分残存遗迹。唐代诗人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描写此地。

13.玉门关,位于敦煌市,为“丝绸之路”重要关隘之一。2014年,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申请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唐朝诗人王焕之凉州词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对玉门关雄伟壮阔却又苍凉之感的描写。

6. 大同长城关口

第一关 山海关

秦皇岛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这里遂成为了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

秦皇岛山海关

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第二关 黄崖关

蓟县小雁门关

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始建于北齐时期,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黄崖关位于现今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

黄崖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黄崖关游览区包括“黄崖夕照”、"二龙戏珠”和“云海烟波”三大奇观,具有雄、险、秀、古四大特色。

第三关 居庸关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

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位于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关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

第四关 紫荆关

河北省易县城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紫荆关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紫荆关南面以十八盘道为险阻,北面近以浮图隘口为门户,一关雄踞中间,群险翼庇于外。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河北省易县城紫荆关

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蒙古军破紫荆关逼近北京。

第五关 倒马关

河北省唐县倒马关,倒马关城东门、西门已在修公路时拆毁

倒马关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

倒马关城东门、西门已在修公路时拆毁,北门亦在早年被拆,关城城墙仅西面城墙大体断续残存。通过倒马关遗迹可辨认出外侧为青砖包砌,内侧为卵石砌筑,其余三面均被拆毁,只局部可略辨残迹。

河北省唐县倒马关

第六关 平型关

山西省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周围900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

山西省平型关

平型关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林彪元帅率领的八路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近千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

平型关战役

第七关 偏头关

偏关县偏头关

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第八关 雁门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雁门关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在东城门外,曾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第九关 娘子关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

第十关 杀虎口关

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杀虎口关出入

杀虎口关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杀虎口关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杀虎口”关。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第十一关 嘉峪关

甘肃省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甘肃省嘉峪关

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嘉峪关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甘肃省嘉峪关

第十二关 阳关

甘肃阳关故址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于西汉置关,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第十三关 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

说起玉门关 ,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

玉门关遗址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7. 大同有哪个关

第一陉为轵(zhǐ)关陉

轵,战国时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的轵城镇。轵关陉的起始在济源县西十一华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轵关陉的最后一关为现山西侯马市南的铁铃关,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之地。纵横家苏秦论天下形势时,曾有“秦下轵道则南阳动”的说法,语中的轵道就是轵关陉。

第二陉是太行陉

太行陉又称太行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沟通晋城市和焦作市的一条重要通道。南起河南焦作沁阳,北接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是著名的“兵要首地”、“商旅通衢”。沿陉北上太行,在山西省晋城之南的太行山上,有关名曰“太行关”。又称天井关,雄定关。形势雄峻,素称天险。由此陉南下可直抵虎牢关,是逐鹿中原的要陉之一。

第三陉是白陉

白陉即孟门陉,在山西省陵川县东约三十公里处。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茶马古道。据此陉可南渡黄河攻开封,东可向大名进击,北可窥安阳、邯郸,是个可攻可退可守的军事要地。

第四陉为滏(fǔ)口陉

在今河北省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是沟通豫北安阳和河北邯郸与晋的孔道,自古便为重要隘口,直探华北大地。古人云:“由此陉东出磁、邢,可以援赵、魏。”

第五陉是井陉

井陉为古关名,又称土门关。太行八陉中,井陉得名很早。《吕氏春秋》总结了天下最重要的九座山隘,所谓“天下九塞”,井陉就是其中之一。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那里的地势“四面高平,中下如井”,所以被称为井陉。井陉道连接着山西高原和华北平原,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六陉是飞狐陉

飞狐陉,也称飞狐口。该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蜓百余华里。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是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蒙古大草原间的要隘,还是关内通往关外的重要孔道。

第七陉是蒲阴陉

在今河北省易县西紫荆岭上,山岭有紫荆关。从易县西通涞源、山西灵丘,从灵丘往北就一路直抵大同了,已然便是蒙古高原的边缘。所以,这条通道在古时就是一条现成的进军路线,北方高原的骑兵,南下大同,经此可直逼河北内地。

第八陉即为军都陉

北三陉中位置最北的是军都陉,陉道是太行八陉中最短的。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之居庸山。古名军都山,军都陉有关曰居庸关,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从南口经过居庸关到北口,只短短四十多里,地形却极为险峻。在现代地理学上,军都陉又是太行山脉和燕

8. 山西大同关

历史上所说的“燕云十六州”,指的是包括燕、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在内的16个州。这16个州,以幽州、云州为中心,大体上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山西两省的北部一带。这片区域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在公元10世纪中期的人口大约30万户、150万口左右。这里地处广阔平坦的华北平原的最北端,其中包括了燕山山脉和今天山西北部的多山地带,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天险。在燕山山脉的外围,有两个最主要的来路:一个是辽西走廊,通松辽平原;一个是大同盆地至桑干河谷一带,通蒙古草原。几处重要的关隘,控扼这些来路。山海关控制辽西方向的来路,居庸关、紫荆关扼守大同方向的来路。武周时期以后,幽州(治所今北北京)就是中原政权北方防线的重心。

9. 大同 关口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驾车路线:全程约1349.6公里

起点:大同市

1.大同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迎宾街辅路行驶90米,稍向右转进入迎宾街

2) 沿迎宾街行驶2.6公里,朝西环路/云冈路/云冈石窟方向,右转进入西环路

3) 沿西环路行驶1.1公里,过右侧的环宇电器约100米后,朝云冈路/云冈石窟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云冈路

4) 沿云冈路行驶2.1公里,朝大同绕城高速/G5501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780米,直行进入大同绕城高速

6) 沿大同绕城高速行驶9.6公里,朝集宁/右玉/G55/S3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7) 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二广高速

8) 沿二广高速行驶8.6公里,朝左云/右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户部立交桥

2.沿户部立交桥行驶870米,直行进入孙右高速

3.沿孙右高速行驶95.3公里,直行进入呼朔高速

4.沿呼朔高速行驶96.8公里,朝集宁/包头/G6/G7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呼市绕城高速

6.沿呼市绕城高速行驶37.2公里,过金山立交,朝包头/G6/G7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金山立交桥

7.沿金山立交桥行驶,过金山立交约1.1公里后,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8.沿京藏高速行驶371.4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9.沿匝道行驶830米,直行进入京新高速

10.沿京新高速行驶47.8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760米,右转进入X715

12.沿X715行驶2.0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五乌线

13.沿五乌线行驶61.3公里,直行进入S312

14.沿S312行驶538.1公里,朝策克口岸方向,右转进入S315

15.沿S315行驶60.3公里,右转

16.行驶2.7公里,左转

17.阿拉善盟内驾车方案

1) 行驶3.2公里,右转进入纬一街

2) 沿纬一街行驶1.6公里,左转进入S315

3) 沿S315行驶280米,到达终点

终点:额济纳旗策克口岸监...

10. 大同附近的关口

大家都知道西安属于关中地区,那么常说的这个关中的“关”都指的是哪几个关塞呢?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围绕在西安周边的五大关口。

函谷关,函谷关自春秋战国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秦国东出的大门。发生在函谷关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老子骑着青牛进入函谷关了。贾谊也曾写到“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里指的就是秦人据守函谷关,抵御列国的故事。

武关,也叫蓝关,武关是关中地区通往南方的大门儿,也是秦人长期抵御楚国的关塞,曾有诗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说的就是武关地势险要,大雪过后,骑马都过不去。

大散关,大散关在宝鸡地区,是关中的西大门,陆游曾写道“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说出了大散关,便是通往西域的茫茫西行之路,那种萧瑟与凄凉,那种苍茫与孤寂,让人生出很多感慨!

萧关,萧关是西安西北边的要塞,出了萧关就到了匈奴地区,这里是中原民族长期抵御游牧民族的前方阵线。“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说的就是王维在边关见到战事紧张的感慨。

陕西东边的潼关。

上一篇:我叫mt符文在哪里(我叫mt符文怎么获得)

下一篇:无双满铭文暴击伤害(无双符文暴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