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 > App Store

战国七雄代表名将分别是谁?如果挑一个最厉害的名将,你选择谁?

战国时期是华夏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乱世,从公元前481年田氏代齐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算起来战国时期长达260年,之所以说战国是乱世,根本原因是指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中,不断发生着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而且都是残酷的灭国之战。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战国时期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将领,提起战国名将,首先想到的是战国四大名将,也就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人分属秦国与赵国,算是战国时期最难打的两个诸侯国了,那么在战国时期,除了这四大名将之外,还有哪些名将呢?

一、秦国名将:白起、王翦秦国无疑是所有诸侯国中名将最多的,秦国地处西陲,在与戎人几百年的战斗力中锻炼出彪悍的战斗力,又经商鞅变法国力强盛,除了白起与王翦之外,还有司马错、樗里疾、甘茂、蒙骜、李信、蒙武、王贲、蒙恬、王龁、杨端和等等,这么多名将中,最有才能的还是白起与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

1、白起

白起是冷兵器时代的战神,打歼灭战的鼻祖,创造了多项第一,白起一生在战争中杀死的敌人超过了一百万人,堪称人屠,白起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以谋略来打歼灭战,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白起一生最著名的战绩有三大战役,分别是: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

伊阙之战,白起以10万秦军对战24万韩魏联军,韩国由名将暴鸢率军8万,魏国由名将公孙喜率军16万,白起采用了避实就虚,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先以少量军队携带大理旗帜牵制韩军,然后集中所有兵力,先强攻魏军,一战打败并全歼魏军,再回过头来对付韩军,一战歼灭24万韩魏联军。

鄢郢之战,白起率领数万秦军攻打楚国,渡过汉水后,白起命令士兵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示攻楚之决心,后来项羽的破釜沉舟还是学白起的,白起率军深入楚国境内,打败了数十万楚军,先是攻破了楚国别都鄢城,后来又攻入了楚国都城郢都,楚国几乎无法抵抗,逼得楚国东逃而迁都,以少数兵力攻破敌国都城,这在战国时期都是罕见的。

白起与秦昭襄王

长平之战,白起率领数十万秦军,以诱敌深入之计,引诱赵括追击,然后以少量兵力截断赵军归路,将45万赵军分割包围,敢打45万军队的歼灭战,白起这胆识在华夏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要知道打歼灭战难度极高,但是白起成功做到了,堪称战神。

2、王翦

王翦主是战国晚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战争中最大的名将,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率领秦军灭亡了除韩国之外的其他五个诸侯国,这种战绩也算是逆天的,其中王翦一个人亲自率军就灭亡了三个诸侯国,分别是燕国、赵国、楚国。

王翦的灭燕之战几乎毫无悬念,没有任何难度,有难度是灭赵与灭楚,王翦在灭赵之战中,曾和赵国名将李牧对峙,有李牧在,王翦无法攻克赵国,最终王翦靠反间计,迫使赵王杀了李牧,然后仅仅过了三个月,王翦就灭亡了赵国。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

王翦一生最难打的就是灭楚之战,整整进行了一年多,王翦先利用秦国实力强大的原因,与楚国进行心理战与消耗战,不与楚国交战,只对峙,以此消耗楚国的实力和军心,然后趁楚国疲惫及后退之际,忽然攻击楚军,楚军一战而败,王翦就成功灭亡了楚国。

白起与王翦比起来,相对而言,白起的战略思想与才能要比王翦强一些,白起的特点是谋略与胆识,王翦的特点是稳定与谨慎,王翦灭亡诸侯国的功劳虽然很大,但是在白起严重打击诸侯国实力的基础上取得的,算起来白起比王翦更有能力,白起是秦国几百年历史上最强悍的将领。

二、赵国名将:李牧、廉颇、赵奢1、李牧

李牧是赵国名将,最初是赵国北部边境防御匈奴,是一名边名将领,李牧最大的特点就是:沉着冷静、军事素质超强,平生无一败绩。

李牧打败匈奴用的是放长线、钓大鱼的谋略,先向匈奴示弱,麻痹匈奴,并且在前期不断故意输给匈奴,让匈奴轻视自己,用大量的诱饵(牛、羊、人)引诱匈奴大军出动,李牧再作好整个战争的策划,以5万车兵加骑兵、10万弓箭手和步军,将十几万匈奴兵吸引进包围圈,然后一举歼灭了匈奴的大队人马,一战导致匈奴十几年不敢南下。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

李牧的信条就是:要么不打,要么狠狠地打,打得敌人伤筋动骨。除此之外,李牧在肥之战与番吾之战中两次打败了秦军,那个时候的秦军可是虎狼之师,秦军桓齮被李牧打败,叛逃燕国,李牧成为战国后期赵国的顶梁柱,有李牧把守的赵国,王翦都无法取胜,可见李牧的才能不亚于王翦。

要不是赵王迁自毁长城,听信谣言,杀了李牧,赵国也没有这么快就灭亡了,李牧死,赵国亡,一代名将可惜生错了地方。

2、廉颇

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赵国战功赫赫,历史有名的负荆请罪的故事主角就是廉颇,廉颇为赵国打败了齐国、魏国,也曾多次打败秦国,廉颇最有名的战役就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国的首任主将就是廉颇,秦国主将是王龁。

秦国由于实力强大,士兵战斗力强,在长平之战的初期,赵军被攻破数个重要据点,被俘虏了四名尉官,后来廉颇执行防御战略,赵军不出战,利用险要地势只做防守,王龁费了很多的劲攻打赵军,也没有取得像样的战果,反而损兵折将。

廉颇

后来还是秦国用了反间计,设法让赵括成为赵军主将,逼走了廉颇,而秦军方面白起接管了秦军,才最终在长平之战打败赵军,如果廉颇一直在的话,赵国45大军也不会死了。

长平之战后,燕国趁赵国虚弱发兵攻赵,赵国起用廉颇,廉颇率领赵军打败燕军,杀死主将栗腹,俘虏了将领卿秦、乐闲,一直打到燕国都城,直到燕国割让五座城求和才结束,可见廉颇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可惜廉颇最后也被小人陷害,被逼着离开赵国,最后客死他乡。

3、赵奢

赵奢是赵括的父亲,也是赵国名将,只不过名声小一些,赵奢曾经率军在阏与之战中大破秦军,那个年代能够打败秦军的将领寥寥无几,赵奢也算是不可多得的名将之一,与廉颇在赵国的地位相当。

从战绩和能力来看,赵国最厉害的将领当然是李牧了,廉颇和赵奢远远比不上李牧的才能与战绩,李牧在赵国的对标的是秦国的白起,真的比起来来,李牧与白起不相仲伯。

赵奢

三、齐国名将:孙膑、田单1、孙膑

孙膑是战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创造了诸多经典的战役,比如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创造了围魏救赵的经典战术。

桂陵之战,魏国攻破了赵国邯郸,孙膑并不救援邯郸,反而派出疑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真实意图则是在桂陵设下埋伏,伏击从邯郸回大梁救援的魏军,一举打败魏军主力,要知道那个时候的魏国是战国首霸,实力最强。

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出兵,同样孙膑并不救援韩国,反而率军孤军深入魏境,然后向魏军示弱逃走,并以减灶的假象迷惑魏军,最终在马陵设伏,大败魏军,杀死主将庞涓,魏国就这样在孙膑的打击之下开始衰弱。

孙膑

2、田单

田单是齐国王族旁支,临淄人,最初都不是将领,以燕国乐毅为首的五国联军打败了齐国之后,乐毅开始收割齐国城池,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全被乐毅占领,只有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两座孤城没能攻克。

即墨被围后,田单临时被推荐为将领,先用反间计,利用燕国君臣之间的矛盾,设法逼走了乐毅,然后田单利用一切机会,甚至连迷信的方法都用上,以火牛阵的方式,出城大破燕军,杀死了燕军主将骑劫,大败燕军,一举收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直接帮助齐国复国,这算是齐国历史上功能最大的将领。

田单

四、楚国名将:项燕、昭阳1、项燕

项燕是项羽的爷爷,楚国最后的上将军及名将,他的事迹基本上都在秦灭楚之战,第一次秦灭楚之战,秦国将领是李信,李信和蒙恬率领20万秦军攻楚,项燕率领楚军迎战,楚军尾随秦军,攻破秦军两座营寨,杀死秦军七名都尉,项燕一战打败了李信。

能打败20万秦军,在战国末年是了不起的事,这个时候的秦国都灭亡了赵国、韩国、魏国,实力进一步扩大,项羽以楚国倾国之力打败了秦国,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进行推迟,秦始皇只好请出王翦率领60万大军,才灭亡了楚国。

项燕

2、昭阳

昭阳是楚昭王之后,出身楚国三大王族之一的昭氏,担任过楚国令尹(相当于丞相)与上柱国(楚国武将最高职),越国被齐国忽悠攻打楚国,昭阳率军迎战越军,打败并杀死了越国国君无疆,将江苏一带原属越国的土地纳入楚国,越国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灭亡。

楚怀王时期,楚国干涉魏国政治,准备送流亡在楚的魏公子回国即位,楚国令尹昭阳率军攻打魏国,攻取了魏国襄陵等八座城邑,昭阳再一次为楚开疆拓土,昭阳的战绩一时之间威震战国七雄,后来楚怀王为了表彰昭阳的功绩,把传国之宝和氏璧赐给了昭阳。

项燕与昭阳比起来的,算起来还是项燕强一些,毕竟打败了秦国,晚期的秦国太强了,不过昭阳为楚国开疆拓土,功劳也不可小看,总体来说,能代表楚国的还是项燕,他是楚国最厉害的将领。

五、魏国名将:乐羊、吴起1、乐羊

乐羊是魏国早期的名将,他最大的功绩就是率军攻破了中山国,这也是中山国第一次被攻破,当时魏国是战国最强盛的国家,乐羊被魏国相国翟璜举荐为大将,率军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担任将领,中山王杀了乐羊的儿子,乐羊毫不所动,甚至还吃了中山国送来的儿子的肉,乐羊最终攻破了中山国。

乐羊

能够攻破一个诸侯国,这在当时是莫大的战功,乐羊算是魏国的第一个名将。

2、吴起

吴起一生在三个诸侯国效力,但是时间最长的是在魏国,所以他算魏国将领,吴起是全能型人才,是战国时期最有才能的人之一,既懂政治,又懂改革,还懂军事,吴起仕魏国时,为魏国训练出战国最强大的特种部队-魏武卒。

吴起在担任魏国西河郡守的时候,以自己训练的5万魏武卒大破秦国50万军队,吴起镇守西河郡期间,秦国无法东进一步,吴起率领的魏军把秦国打得服服帖帖。吴起不管在鲁国、魏国还是楚国,都没有败绩,他简直是同时代的军事天才,由于一直得不到国君信任,吴起的才能并没有全部发挥出来。

吴起

乐羊与吴起比起来,当然是吴起远超乐羊,吴起在政治、军事、改革方面是全才,而且还有《吴子兵法》流传后世,吴起是当之无愧的魏国第一名将,如果能得到魏国君主的信任,他能创造更大的战绩。

六、燕国名将:乐毅、秦开1、乐毅

乐毅是中山灵寿人,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裔,受到燕昭王的重用,齐湣王灭亡并吞并了宋国,引发了其他诸侯国的不满,赵、魏、韩、燕、秦五个诸侯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乐毅就是燕国主将。

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打败了齐湣王,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之后其他四国军队撤军,只有乐毅率领燕军攻打齐国,一举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只有莒和即墨两座城池没有被攻下,在关键时候,齐国的田单动用反间计,迫使新即位的燕王召乐毅回国,乐毅担心受到迫害,于是逃到了赵国。

乐毅

2、秦开

秦开是鲁国人,在东胡当过人质,后来逃到燕国,被燕昭王重用,燕昭王重用秦开为将,攻打东胡,东胡是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多次与赵国和燕国交战,赵武灵王时期曾经打败过东胡,这一次秦开又是大败东胡,一直向北打到一千公里之外的西辽河上游,之后秦开负责修建了燕国长城,以抵御胡人。

秦开还曾经率军攻打朝鲜半岛,当时朝鲜半岛上还是箕氏政权,秦开率军向东渡过了辽水,一直向东,夺取箕氏朝鲜两千多里的土地,一直打到了满番汗(今朝鲜清川江),为燕国开疆拓土,秦开的功劳不亚于乐毅。

以开疆拓土来算,秦开的功劳要大于乐毅,乐毅攻下齐国的城池,后来都被齐国夺走了,燕国没得到多少好处,但秦开打下的领土很长时间都归属于燕国,秦开的能力也不亚于乐毅,只是知名度不如乐毅,乐毅后来进了武庙,成为十哲之一,秦开的名字一直很陌生,燕国第一将还是算乐毅吧,毕竟名声大多了。

秦开

七、韩国名将:暴鸢、冯亭1、暴鸢

战国时期的韩国算是实力最弱小的国家,几乎没有名将,暴鸢算是唯一的名将了,暴鸢在垂沙之战中,与齐国匡章、魏国公孙喜一起率军打败了楚国,并俘虏了楚国大将唐昧。

伊阙之战中,暴鸢率领韩军与公孙喜率领的魏军一起对战白起统领的秦军,结果暴鸢与公孙喜大败,24万韩魏联军被歼灭,暴鸢逃走,后来秦国攻打魏国,暴鸢率军救援魏国,又被秦国打败。

暴鸢

2、冯亭

冯亭是韩国上党郡守,秦军攻占了野王,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上党郡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冯亭并不甘心降秦,把上党郡献给了赵国,赵国一仗没打独得一个郡,于是赵国就接收了上党郡,秦国很生气,明明是自己的,却被冯亭送给赵国,于是率军攻赵,这就是后来的长平之战。

冯亭不仅仅是制造长平之战的人,也参与了长平之战,并且在长平之战中战死沙场,也算一员名将吧,冯亭与暴鸢还是差了不少,所以韩国最厉害的名将就算暴鸢。

在战国七雄的所有名将中,整个战国时期军事才能最强的三员将领我认为是:白起、吴起、李牧,白起排名第一,吴起第二,李牧第三。因为白起战功最多,而且打的都是歼灭战,歼灭战是所有战役中最难打的,吴起缺少表现的平台,战绩差一点,我相信吴起如果有国君绝对信任他,像秦孝公相信商鞅那样,他创造的战绩不比白起差多少,第三是李牧,也算是个悲剧人物,明明妥妥地一流将领,没能战死沙场,却死于自己人之手。

战国时期,随着列国之间战争频发,曾涌现出大量久经沙场的名将,但如果要选出战国七雄的代表名将,却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原因是,有的国家战力太强名将辈出,要从中选出一个有些困难;而有的国家则是战力太弱屡遭败仗,要从中选出一个同样极为困难。权衡一番,勉强选出以下七位。

秦国:白起主要战绩: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白起,芈姓,白氏,战国时期秦国郿邑人,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因人称胜为“公孙胜”,故也称白起为“公孙起”。白起一生为秦国效命30余年,歼敌多达百万以上,因功受封武安君。在名将辈出的秦国,白起可以说是最具代表的一个。

白起一生历经大小战役70余次,攻占城池70余座,其用兵不拘一格、战法多变,且极为善于把握战机。“伊阙之战”,白起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击败了兵力超过自己一倍的韩魏联军;“鄢郢之战”,则又用掏心战术,辅以水攻之术,直捣黄龙;“华阳之战”,白起又采用长途奔袭的方式,出其不意的大败魏赵联军;“长平之战”,则是以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然后分割包围,从而大败四十五万赵军。

同时,白起在打歼灭战方面,拥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可以说伴随着白起职位不断升迁的,便是六国那一串串鲜血淋漓的伤亡数字。“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水淹楚国鄢城溺死百姓数十万,“华阳之战”斩杀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据统计,战国时期列国总共阵亡人数达两百多万,而直接死于白起之手的便超过一半,故而白起又被称为“杀神”、“人屠”。

后世对于白起的评价极高,被推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位列武庙十哲,就连毛主席也评价道,“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而秦国除了白起之外,比较出名的武将还有樗里疾、司马错、甘茂、蒙骜、内史腾、王翦等。

魏国:吴起主要战绩:弱鲁败齐、泾水之战、阴晋之战吴起,姜姓,吴氏,卫国左氏人。早年曾入申子门下学习儒术,因母亲去世没有奔丧而被逐出师门,后弃儒学兵。吴起历仕鲁国、魏国和吴国,而其在军事层面成就最高时期,无疑是在魏国为将期间。

吴起在鲁国时,便通过示敌以弱战胜了强大的齐国,而在投效魏国,被魏文侯任命为主将的同年便击败秦国,又在次年,即魏文侯三十九年(前408年)发动“泾水之战”,直接来了个千里奔袭,连下秦国五城,迫使秦军退守洛水,只能沿河修建防御工事。之后,在魏国占领河西后,吴起被任命为了第一任河西郡守,而正是在此期间,吴起为魏国练就了那支可怕的魏武卒。

吴起一生也是久经战阵,而要说到最具代表性的,无疑便是阴晋之战了。魏武侯七年(前389年),秦惠公发兵五十万攻打魏国阴晋,吴起则率五万魏军,外加五百辆战车、三千骑兵御敌,两军于阴晋大战,结果吴起以少胜多,大败五十万秦军,成功保住河西。而在弃魏投楚之后,吴起通过变法使得楚国逐渐强大,之后又掉头率领楚军大败魏军,火攻棘蒲、攻克黄城。

《吴子·图国》有载“(吴起)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凭借出色的战绩和遗留的《吴子兵法》,吴起得以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同时位列武庙十哲之一,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而魏国除了吴起之外,名将还有乐羊、庞涓、魏无忌等。

齐国:匡章主要战绩:桑丘之战、五十天灭燕、垂沙之战、攻破函谷关匡章,人称章子或匡子。早年曾师从孟子,后于齐威王末年成为齐军将领。齐威王三十四年(323年),秦国借道魏韩攻齐,齐威王则以匡章为将迎战,双方于桑丘交战,匡章派部分齐军混杂到秦军之中,以内外夹攻之势击败秦军。

齐宣王六年(前314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齐宣王趁机派匡章统兵十万进攻燕国,结果匡章仅用五十天(《战国策》称三十天),便攻破了燕国都城。齐宣王十九年(前301年),匡章奉命与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联军进攻楚国,对峙六个多月后,双方于沘水旁的垂沙交战,楚军大败,两万多人被杀,主将唐眛战死,楚国被迫以太子横为质,向齐求和。

齐闵王三年(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发起齐、韩、魏联合攻秦(后赵、宋两国也参战),匡章为联军统率,此战先后持续长达三年,匡章最终攻破函谷关,秦国被迫求和,归还了韩、魏部分地区,匡章则是战国时期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东方将领。

除了匡章之外,齐国的名将还有田忌、田单、田盼、韩聂等,有人或许会说孙膑,但个人认为孙膑由于身体缘故,更多只能起到参谋作用,而无法直接统领大军。

赵国:李牧主要战绩:大破匈奴、肥之战、番吾之战李牧,嬴姓,李氏,赵国柏仁人。李牧早期在赵国北部边境从军,长期驻守于代地雁门郡,主要负责防备匈奴,曾率兵大破匈奴,杀死匈奴十余万兵马,并攻破东胡,收降林胡,以致此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赵悼襄王年间,乐乘因廉颇逃走,而廉颇又转投魏国,李牧遂成赵国柱石,曾率兵攻占燕国武遂、方城,此后随着秦国压力越来越大,李牧自雁门郡被调回,开始负责抵御秦国。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秦将桓齮攻破赵国宜安、平阳、武城等地,秦王政亲临河南督阵,赵国急派李牧率军抵御,李牧趁秦军出战机会,先破秦军大营,又破秦国援军,遏制了秦国的进攻,因此战李牧获封武安君。

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秦军兵分两路再度攻赵,李牧则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派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亲率主力北进,于番吾附近对秦军发动猛攻,秦军受阻大败,后又率军与司马尚合攻南路秦军,得知北路战败后,南路秦军败走。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军再次攻赵,王翦利用反间计,导致李牧被赵王迁所杀。李牧死后仅三月,赵国邯郸告破。

正如胡三省所说,“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到了战国末期,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抵抗住了秦军的进攻,因而又有“李牧死,赵国亡”之说。赵国除了李牧之外,名将还有赵奢、廉颇、乐乘、扈辄、庞煖、司马尚等。

楚国:昭阳主要战绩:楚魏襄陵之战昭阳,名云,字阳,谥号“山子”,楚昭王后裔,战国时楚国令尹,原为大司马,主管楚国军事,兼领柱国,卫戍楚都郢。说实话,楚国自春秋战国以来虽然始终保持着竞争力,但要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将,实在有些困难,昭阳勉强算是一位吧。

当魏国因“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失去霸主地位后,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相王”后,却仍未摆脱强秦对魏国的威胁,无奈之下又于楚怀王六年(前323年)采纳公孙衍“五国相王”的策略,与韩、赵、燕、中山五国合纵,意图对抗秦、齐、楚三国,但遭到齐、楚的强烈反对。

同年,楚怀王送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返回魏国,意图迫使魏惠王废太子而立公子高,遭拒后又令昭阳率兵攻打魏国,接连攻陷襄陵等八邑。“楚魏襄陵之战”威震齐、燕、赵、魏、秦、韩六国,更是大震楚国民心士气(毕竟此前老被魏国欺负),因而楚怀王不仅将“古勃海之地”赐给昭阳作为食邑,甚至连镇国之宝“和氏璧”也赐给了昭阳。

楚国除了昭阳之外,比较著名的武将还有庄憍、景翠、项燕等。其实原本想将项燕列入其中,但鉴于“楚魏襄陵之战”的影响力,再加上项燕战胜秦国,有秦军因腹地叛乱导致陷入腹背受敌险境的原因,因此最终还是选择了昭阳。

燕国:乐毅主要战绩:攻齐之战乐毅,子姓,乐氏,字永霸,中山灵寿人,魏将乐羊后裔。乐毅早年曾在魏国为官,奉魏昭王之命出使燕国时,恰逢燕昭王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乐毅于是就此投入燕国,被燕昭王任命为亚卿,辅佐燕昭王强盛燕国。

正是由于匡章灭燕之事,燕昭王和燕国百姓对齐国始终怀恨在心,后因齐湣王接连得罪周边诸国,再加上国内百姓民怨四起,燕昭王遂决定趁机攻齐,并在乐毅建议下积极拉拢其他诸侯国。在乐毅的游说下,韩、魏、赵、秦、燕遂决定合力攻齐。

后燕昭王起倾国之兵,以乐毅为统率,指挥五国联军攻齐。乐毅先率联军在“济西之战”中大败齐湣王,后单独率领燕军追击齐军,攻破齐国临淄,后又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此后,对于齐国仅剩的莒城、即墨围而不攻,同时对已占地区进行巩固。可惜,由于燕昭王的去世,而继任的燕惠王则因田单反间计而召回乐毅,乐毅无奈逃亡赵国,灭齐大计最终功亏一篑。

乐毅因以弱燕而破强齐,于唐肃宗年间被选入武庙十哲,宋朝时又位列七十二名将。除了乐毅之外,燕国名将还有秦开、栗腹、剧辛、乐乘、乐间、武阳靖、庆秦等。

韩国:暴鸢主要战绩:垂沙之战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中的弱国,除了早年因申不害变法而短暂强盛,其余时间基本处于被吊打的情况下,因而要选名将,也只能矮子里面拔高个了,暴鸢算是稍有功绩者。

暴鸢作为韩国武将,曾随齐将匡章参与过“垂沙之战”,而这也几乎是暴鸢少有的能够拿出手的战绩。暴鸢也曾参加过“伊阙之战”,可惜此战中的暴鸢完全就是个反面教材,被秦将白起打的大败。韩釐王二十一年(前275年),秦攻魏,韩釐王派暴鸢率军支援魏国,结果暴鸢又败于秦军之手。

除了暴鸢之外,韩国能够称得上名将的,或许也就剩下冯亭了。作为上党郡守,正是他将上党郡献给赵国,从而引发了“长平之战”,而他自己也最终因参与此战,而战死沙场。

上一篇:如何看待iPhone SE 3在中国销量惨淡,在日本市场卖爆的现象?

下一篇:手机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比如说手机震动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