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关键技术(低碳交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1. 低碳交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低碳生产技术”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低碳技术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第二类是无碳技术,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过去10年里,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38%,超过IT产业。全球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28.8%。第三类就是去碳技术,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
2. 低碳交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的关系
低碳城市的建设对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将提出如下要求。低碳城市的建设要求交通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根本出发点,实现交通运输结构及用能结构优化、交通需求有效控制、单种交通方式排放降低、交通运行效率提升等目标,最终建立一个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排放、低污染的城市交通体系,实现交通领域的全周期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促进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
3. 低碳交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
亮点1:确立绿色低碳战略
中国石化将“绿色低碳”确定为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率先发布《环境保护白皮书》,向全社会彰显中国石化实施绿色低碳战略的理念、行动、责任以及承诺。
亮点2:实施“碧水蓝天”行动
2013年7月30日,在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的“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中国石化宣布实施“碧水蓝天”环保计划,截至2016年7月底,行动圆满结束,累计完成环保治理项目870个,投入资金209.2亿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一次性投入最密集、涉及范围最大的环保专项治理行动。
亮点3:率先启动“能效倍增”计划
2014年,启动“能效倍增”计划,计划到2030年将公司的能源效率实现全面大幅提升,目前已实施1930个项目,节约标煤337万吨,相当于植树8200万棵。
亮点4:积极推进油品质量升级
2000年-2017年,中国石化累计投入3000多亿元,用于油品质量升级,用10几年时间走完欧美20、30年的路。车用汽、柴油标准从国一升级到国五,汽油标准从2000年的硫含量不大于1000ppm下降到国五的不大于10ppm、下降99%。
目前,中国石化已经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个城市区域内炼厂率先完成了国六柴油的质量升级。
亮点5:芳烃技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
“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据统计,每年对二甲苯生产的化学纤维可替代约2.3亿亩土地产出的棉花,省出的棉田可以种粮食,有效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
亮点6:页岩气开发获得重大突破
建成北美之外最大页岩气田——重庆涪陵100亿方页岩气田,探明储量超6008亿立方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已建成年产能100亿方,日产量稳定在1500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3200多万家庭的日常生活用气量;通过接入“川气东送”管道,涪陵页岩气田正源源不断地向长江沿线8个省市输送清洁能源。全面运转后,每年将帮助减排12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1.1亿棵树。
亮点7:重点布局LNG项目
2018年 2月26日,我国国产化程度最高的LNG项目——天津LNG项目正式进入商业运营。至此,中国石化LNG接收站年接转能力达900万吨,相当于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供6600万户家庭用气。中国石化下一步将继续推进LNG接收站项目的筹建,为保障国内能源供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型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亮点8:到2023年打造20座“无烟城”
中国石化以“雄县模式”为引领,积极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目前地热业务已辐射北京、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等13个省区市,供暖能力达5000万平方米,占全国中深层地热供暖的30%,年可替代标煤1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0万吨。到2023年打造20座“无烟城”。
亮点9:生物航煤跨洋商业飞行成功
2017年11月22日,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2013 年技术验证试飞、2015年国内商业航班首次应用飞行之后的又一创举,表明我国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更加成熟,是中国石化携手民航业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成果,对我国生物质能源研发应用和绿色航空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10:生物柴油走进加油站
2017年10月30日,中国石化上海9座加油站试点销售加注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B5)。生物柴油“常态化”应用于车辆,不仅能消除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安全风险,更有利于减轻城市污染,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下一步,中国石化将推进新能源开发,进一步研究布局生物柴油项目。
4. 未来低碳交通设计
ASIF 方法学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分析框架,立足国情探讨了我国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思路与目标,提出了强化需求管理、优化交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能源、加强低碳创新、提升低碳能力等六个方面的战略途径。
5. 低碳交通重点发展什么车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6. 低碳交通概念
低碳出行,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出行方式,即在出行中,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
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出行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7. 低碳交通运输概念股
林业股票有:000592中福实业和000663永安林业低碳概念股: 低碳能源供应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获与封存(CCS)等,低碳交通运输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工业节能技术包括工业动力系统等,建筑节能技术包括提高建筑物和电器的效能、热泵等。中国低碳技术循序突破,近期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等。 重点推荐的行业有: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核电、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节能、工业节能等低碳子行业。重点推荐的公司包括:上海汽车、东方电气、金风科技、海螺型材、天威保变、中航三鑫、合肥三洋、中炬高新、中信国安、上海电气、南玻A、京能热电、湘电股份、川投能源、拓日新能、航天机电
8. 国内低碳交通发展的现状
未来交通将呈现以下主要发展趋势:
一是“一体化”,更加注重跨方式、跨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
二是“人本化”,更加注重由车本位向人本化转变。
三是“便利化”,更加注重快速通勤、更好地公共交通服务覆盖和便捷出行。
四是“绿色化”,更加注重低碳环保。
五是“智慧化”,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六是“集约化”,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效益。
七是“现代化”,更加注重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 低碳交通系统
在荷兰低碳旅游的交通方式主要就是骑自行车
10. 低碳交通运输装备
1、明确结论: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工业战略,旨在将中国从低端制造大国向高端制造强国转型。该计划涉及多个领域,旨在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2、解释原因:
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是因为中国制造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低端制造领域,缺乏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国政府希望通过这项工业战略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3、内容延伸:
中国制造2025涉及的领域包括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其中,先进制造是核心,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旨在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4、具体步骤:
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步骤包括: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2)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重点产业,促进中国制造业提高技术含量;
(3)推动技术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4)提高制造业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
总之,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制造业竞争力而提出的工业战略,计划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重点产业、推动技术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制造业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